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1751528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之不信任政府且怨毒政府也,其程度已日积而日深,其范围则日煽而日广,又熟视近世史奋斗决胜之成效,故革命思想不期而隐涌于多数人之脑际,固无一不自政治腐败来也。

——摘自梁启超《现政府与革命党》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古人不以成败论英雄,我们也不能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由它而揭开的新的斗争的序幕。……它将中国旧社会经营了千百年建立起来的统治秩序完全打乱了。……民众对自己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从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不可阻挡了。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一切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简述革命党兴起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辛亥革命所持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大总统誓词          ②武昌起义军胸章       ③《民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几张图片。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________。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2)孙中山对材料二的内容作了怎样的阐发?这一纲领的制定有何意义?

材料三   


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

清帝溥仪退位的诏书

孙中山主持召开第一次国务会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材料四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五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4)对于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四和材料五的看法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认识?
2019-01-25更新 | 25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根据近代化探索的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的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请分别写出洋务运动的中枢机构、戊戌变法的目的、辛亥革命的机关刊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2)请问洋务运动的结束标志和戊戌变法的开始标志分别是什么?
(3)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4)由上思维导图得出,我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是什么?从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结果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2020-06-13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革命家、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________,________,平均地权。

材料二: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捐,筹备军费。在得到这一意外消息后,他立即绕道英、法,争取外交支持。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

材料三:“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商报》(评价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将材料中画横线部分的内容填写完整。指出这是哪一革命组织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后来把这一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中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到达南京之后建立了哪一政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青少年应该学习孙中山的哪些精神?
2023-12-29更新 | 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