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宋代经济的发展 > 经济重心南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1 题号:1754716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养给东南。”

材料二:下图为“交子”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国家根本,养给东南。”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2)出现材料一中的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二所示之物何时出现的?出现在什么地区?它与金属货币相比有什么优点?
【知识点】 经济重心南移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

——钱穆《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太宗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最终在哪一朝代完成?归纳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宋代)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因而,(此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哪些因素促使此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5)综上所述,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2023-11-04更新 | 22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继位后,组织百万民工修建了全长2700多千米的大运河,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促进了南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

——摘编自《隋唐大运河》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写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并回答它的开通有何利弊?
(2)指出图一的名称。图二中的农民栽种的作物可能是越南传入的什么优良品种?
(3)材料三是研究北宋商业活动和城市生活风貌的重要资料,作者是谁?北宋开封城内,许多娱乐兼营商业场所被称为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当时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朝时设立了哪一机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说明那个地区成为重要的粮仓?
2023-04-21更新 | 8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经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你写出图中农业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二



(2)请你对以上瓷器按照出产的时序进行排列。并指出其中出产于景德镇的是哪一项?

材料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唐朝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四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3)据材料三、四,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五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4)据材料五,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021-07-13更新 | 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