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五四运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1758169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在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会议上,中国代表顾维钧沉着镇定,不卑不亢,侃侃陈词:“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以文化言之,山东……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国无讨论之余地。是以如就本会承认之民族领土完整原则言之,胶州交还中国,为中国当有之要求权利。”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顾维钧从哪些角度论证了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最终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谈谈“山东问题”给你的启示。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救国思想的变化?依据材料,指出导致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
(3)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新思想的方式。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先进知识分子的革命活动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 五四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制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可以使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直观的呈现。
(1)请结合所学,将下面思维导图中序号①②③处补充完整。并说出②事件的性质是怎样的?其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内涵?

任务一【思维导图探寻中国道路】


任务二【图解历史见证道路艰辛】



(2)依据图片展示,任选两幅,分别简述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3)从上面探究,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具有怎样的精神?

任务三【总结提高坚定中国道路】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一百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之后经过艰苦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始终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请你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从下面选取恰的历史事件,以“诞生·探索·抉择”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2023-02-03更新 | 6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四: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遂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红船精神就是其重要体现。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图片和文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发生于哪一年?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材料二的口号中,最能体现出这一性质的是哪一口号?
(3)根据材料四,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哪些贡献?(答出两点即可)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船精神”的内涵。材料一反映的事件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存在什么关系?
2023-11-25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期待能收回战败国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竟决定“日本将获有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强烈的反差激发了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在此次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哪一运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至少写出三点)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回答,决定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2024-04-04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