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1778310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9月的一次会议后,我们惊讶地发现,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无疑是中国形成稳定的关键。

——摘编自[]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1)材料一中提到的会议通过了哪个重要文件?材料一中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哪一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制定的宪法是什么性质?这次会议形成我国哪一根本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校开展了以“站在新时代,回望新中国”为主题的图片展,王老师据此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新中国建立——准备篇】

(1)图片中召开的会议在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上通过了哪一重要的纲领性文 件?这一文件具有怎样的地位?
任务二【新中国建立——建国篇】


(2)照片是历史瞬间的真实记录,图二反映的是哪一盛典?请你根据图三、图四从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提示:时间、地点、人物、重要活动等要素)讲述这一盛典。
(3)中国近代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事件有着怎样伟大的历史意义?
任务三 【新中国建立——巩固篇】

(4)图五反映的事件中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图六反映的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作“最可爱的人”,请列举此次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及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2020-04-29更新 | 6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7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到开国大典的举行,再到西藏的和平解放,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高瞻远瞩和非凡睿智,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筹备会议奠新基】

材料一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材料一中的建筑是什么?是哪次会议决定建立的?站在这一建筑前会有哪些体会?
(2)材料一中的“三年以来”的“人民革命”是指哪一历史时期?三十年以来”指哪一时期?“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改天换地新纪元】

材料二   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


(3)材料中所述天安门见证的三件事是指哪三件?
【巩固政权新举措】

材料三   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想以大西南为基地重新复辟;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和国民党军配合,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没有土地,在经济上仍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4)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着很多困难。结合材料三分析,为克服困难,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请阐述打败美帝国主义这一事件的意义。
2019-04-09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筹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为目标,把一党领导与多党合作、一党执政与多党协商结合起来,首创人民政协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导入外来党治模式,吸取国民党党治模式变异的经验教训,并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之后所进行的政治创新。

材料二   (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的准备。
(2)材料二中“这一制度”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政治制度的优势。
2023-03-20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