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经济、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文化 >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 交通、通信与文化生活的变迁 > 报纸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6 题号:178400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节选)

类型成就
绘画①的《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②的《群鼠图》
音乐聂耳的③、《毕业歌》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文学④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
茅盾的《子夜》
曹禺的《雷雨》
电影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⑤
1937-1938年中制公司《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

(1)补全上表的空缺处。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创作呈现出的特点。

材料二   18958月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首先在北京创办了《中外公报》,分类介绍国内外时事,刊载当下时评,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上海强学会成立,康、梁又创办《强学报》,确立宣传维新变法的办报宗旨。这两份报纸虽然很快遭到清廷的封禁,仅前后发行数月,但近代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事业却就此发端。1896年以后,《时务报》《知新报》《国闻报》《湘学新报》《湘学报》等维新报刊相继创办,其中最为著名的如《时务报》《国闻报》等为维新运动推被助澜,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据有学者统计,甲午后至1898年间国人所办报刊达50余种,形成近代中国历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

——摘自黄顺力《大众传媒与晚清革命论略——以思想史为视角》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报刊业全面繁荣带来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地图的绘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也折射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政府要求各地定期测绘地图,并形成“三年一报”的地图造送制度,测绘了大量区域性地图。朱元璋为掌握边防重镇的军事部署和防务情况,测绘过不少军事防务地图。郑和七下西洋进行了大量的海图测绘,发展了海上定位技术,绘制了举世闻名的《郑和航海图》。明代中期也绘制了不少海防图、江防图,地图学家们绘制了数量众多、水平较高的地图集。清康熙皇帝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用西方的测量技术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地图测绘,绘成了《皇舆全览图》。

——摘编自马晨燕等《对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政治依附性的评价》

材料二   下表是近代中国绘制地图(部分)

地图出版、编著者时间备注
海国图志魏源1842年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又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
钦定大清会典图清政府1886--1899年采用传统“计里画方”法,绘制了省、府两级地图,并绘制了具有切圆锥投影技术的全国总图
中外舆地全图邹代钧主编1903年第一次民间公开出版地图集
大清邮政公署务用舆图清政府1903年绘制了送递快信邮路,以及电报局的分布等,各类要素的表示均已符号化
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周世棠、
孙海环
1906年民间刊行四大全国地图集之一
东三省铁路图商务印书馆1905年时务专题地图
民国重要矿产分布图申报1912年

——摘编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到清初时期地图绘制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地图在绘制上出现了哪些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新表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一下地图绘制发展的历史意义。
2023-04-20更新 | 18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西方炮舰面前,中国被迫汇入了近代文明的大潮,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代科学也在缓慢地进步。……

材料一:1902年在《大公报》上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其条件是:“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是书何以作?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四:“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张季子九录.政闻录》

材料五:见下表

(1):与《大公报》同一时期的著名报刊还有哪一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社会风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读材料二,说说材料中的变法是指什么?是什么揭开此次变法的序幕?变法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是哪一所?科举制度于哪年废除?(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名确表达了著此书的目的是什么?近代中国哪一事件将此思想付诸实践?此事的主张是什么?

(4):材料四的作者是清末状元实业家,他叫什么名字?他的主张是什么

(5):以上材料都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2018-02-10更新 | 11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近代以来,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工业的两幅图片



(1)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江南制造总局与南通大生纱厂创建的出发点分别是什么?两家工厂的性质是否相同?

材料二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人教版新教材


(2)据材料二,请概括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同时,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近代以来,外国人运用出版中文书报的方法对中国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这些报刊的撰稿人多为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较高的在华西方人士,因而其舆论颇为西方社会所重视,对各国政府的决策有明显影响。作为外国侵略者的舆论工具,这些报刊一般都以提供信息和情报为主。但是,这些近代报刊也加深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我国近代报刊在日后的发展更使当时的中西方文化得以交流,也是打开清政府闭关锁国大门的一把钥匙。


(3)据材料三,分析在华洋人出版报刊的目的及这些近代报刊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0-04-24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