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 苏联(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7 题号:179102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归纳从13、14世纪到19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欧洲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英、法、美工业化的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导致20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

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

——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3)“斯大林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列举斯大林在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1928~1937年)实践这一方针采取的措施。这一方针对苏联的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走高速度、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苏联继续实行这一工业化发展战略直至国家解体。

——摘编自詹晓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阵痛》

1949年后工业化进程大致可以分成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初步建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工业化基本框架……第二阶段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渐进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工业化进展迅速。

——摘编自赵英《新中国工业化进程、成就与展望》

(2)根据材料二,简述中苏两国工业化建设有何联系与区别?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工业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2-04-03更新 | 12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经济体制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是国家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来调控或影响社会经济流动的范围、内容和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这项政策允许某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存在,所以马克思主义进化论者对它心怀不满。列宁的继任者斯大林决心建设“一个国家内的社会主义”……凭借中共集权的官僚机构来引导和调节生产。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斯大林发起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旨在将苏联改造成一个现代化强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斯大林用强制的方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1/3以上。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材料一中的“这项政策”是指列宁领导的哪一项政策?该政策中的什么措施是具有“允许某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存在”性质的,请列举一点加以说明。
(2)斯大林想“凭借中共集权的官僚机构来引导和调节生产”,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出他在工业和农业上与之相关的做法。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斯大林统治时期的经济举措对苏联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手段)是什么?请列举该新政在工业上的主要改革措施来加以说明。新政给美国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
(4)结合所有材料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指出,关于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你得到了什么综合性认识?
2020-04-02更新 | 16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二 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据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
2020-02-13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