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开国大典 >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5 题号:1792555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其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结合《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影片,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就实现“中国梦”进行了以下的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前途命运在这以后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划时代的变化,集中起来就是: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始为祖国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   香港、澳门以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身份,回到祖国怀抱。……香港GDP较回归前的19%年增长54%;澳门GDP较2000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率达12.5%。“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成为生动现实。人们有更加充分的理由确信,原本就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当然可以成为解决海峡两岸统一问题的最佳方式。

——摘编自《中国梦·复兴路》

材料四   对外开放与改革相结合,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对外开放成就卓著,对外贸易飞速发展,成功地利用外资并加大“走出去”力度,先后加入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且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摘编自徐宇、曹飞飞《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与经验》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距今(2023年)多少周年?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根本变化?
(2)材料二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影响。
2023-09-09更新 | 4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摘编自郑学富《新闻记者笔下的开国大典》

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三: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通过这场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向国防现代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
(3)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怎样的精神?
2024-04-06更新 | 4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崭新的 姿态”的理解。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建设之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加了综合实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2)中国人民“富起来”得益于哪次会议?
(3)这次会议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材料三:党的十五大之后,中国共产党高举邓小平“建设之路”的伟大旗帜,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 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4)邓小平“建设之路”指的是什么?

材料四: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春天的故事》


(5)“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 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什么影响?
2020-06-10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