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1799930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朝末年的中国局面复杂。从促进中国政治进步方面来看,需要反对清朝专制统治,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民主政治发展;而从反对外国列强侵略方面来看,的确有必要强化中央集权,这样才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1911年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建立革命政权的省份和上海的代表共39人会聚南京,召开各省代表会议,筹建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12月25日,孙中山先生回国,并于1912年1月1日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接着经过南北议和,清帝退位,统治了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告各友邦书》,明确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就是寻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最好见证。帝国主义国家不仅没有给予新政权帮助,反而扶持当时的袁世凯,在他们看来,袁世凯夺得政权才能真正保证他们的在华利益。


(1)根据材料指出,清朝末年的中国面临的两项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认为,辛亥革命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依据。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评价历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稳,人心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1)材料一中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生主义在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根据材料二,指出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并简述这一政策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土地问题的认识。
2024-03-05更新 | 1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1)孙中山对材料一的内容在《民报》发刊词中作了怎样的概括?这一纲领的制定有何意义?

材料二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孙中山)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大总统誓词》(1912年)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1925年)


(2)依据材料二,说出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有哪些?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辛亥革命具有哪些历史意义?
(4)孙中山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作了哪些努力?请你至少列举三例史实。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学到哪些精神?
2021-03-10更新 | 9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勇于担当,走在时代的前列,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夏,亦即甲午中日战争前夜,孙中山曾到北京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采纳他提出的仿效西方、以求“富国强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规”的改革主张。但因时局紧张等原因,李鸿章并没有接见他。上书的失败,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空前深重,使孙中山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于是在这一年的1月,他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孙中山在他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

——摘编自郑大华《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提出的背景。(写出两点)

材料二   以下是伟人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留下的经典图片

(2)请为三张图片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写出序号)。选择其中的一张图片,分析其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三   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1979年1月1日,他的头像被赫然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据《邓小平八次登〈时代〉封面〉》(〈中国日报〉网)

(3)结合所学,从政治与外交两个方面归纳邓小平1979年1月1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理由。

材料四   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4)结合材料回答,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哪两大发展趋势仍然不变?为此,我们应作出怎样的“明智选择”?
(5)综合上述材料与回答,上述杰出历史人物有何共同之处。
2024-06-10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