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1803870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跶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

材料三“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是哪一革命政党的政治纲领?该政党成立于何地?
(2)材料二中的“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如何?它有何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举步维艰】

材料一   


        
图1 江南制造总局                                   图2 汉阳铁厂
                         
图3 京师同文馆                                        图4   北洋水师
(1)材料一图1至图4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指出反映了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活动?并简述活动的理由。

【柳暗花明】

材料二   【栏目二:柳暗花明】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2)根据材料二所示内容,指出这一伟大人物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

【旭日东升】

材料三   

陈独秀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
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
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1902年留学日本

(3)根据材料三、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概括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4)纵观不同阶层的探索,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2024-03-19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近代民族危机的压力下,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推翻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实现人民民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与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1)材料一中的“先生”是谁?先生后来为了反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组织了什么活动?袁世凯死后,中国近代政局呈现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材料三   现在日本在巴黎和会要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就要亡国了!所以今天我们到各国使馆要求各国主持公道,务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


(2)材料二歌词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 这场运动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并根据材料三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

材料四   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郑广谨等著《中国红军长征记》


(3)根据材料四说明,遵义会议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遵义会议的召开,对我党和中国革命事业有何影响?

材料五   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注:未寒即 8月 14日)这是蒋介石给毛泽东的一封电报,1945年底,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前去谈判。


(4)材料五叙述的是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谈判? 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该协定最终实现了国内和平吗?为什么?
2021-01-09更新 | 5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二:“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讲话

材料三: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积极作用(材料中找)?
(2)材料二中的“先生”指谁?“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哪一场运动?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2019-03-18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