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全民族团结抗战及胜利 > 国共合作抗日的两个战场及取得胜利的战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18175071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

材料二   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时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

材料三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1)材料一中“十四年奋战”的起点是什么事件?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抗日战争起到的作用?
(2)材料二是哪一次战役所取得的战果?它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哪一战场?
(3)根据材料三说说抗战期间中国军民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战时期两个战场关系及作用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土地问题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中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同盟会时期,(孙中山)提出:“土地就等于空气一样,应该为大家公共享受,所以土地不能归诸私人,而应归之国家所有才对。并设想,在此基础上,消灭“地主强权”,使“劳动者有田可耕”,国内人人皆为租地者。

——摘编自杨天石《从帝制走向共和--辛亥前后史事发微》

材料三: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

——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教科书(八上)

材料四: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教科书(八上)

材料五: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摘编自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天朝田亩制度》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说出这一设想是否成功实施并解释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被孙中山归纳为其思想成果中的哪一方面?

(3)材料三、四、五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革命阶段对土地问题采取的不同政策。请结合所学,指出这三则材料中哪一则材料反映的政策与其他两个明显不同,并说明当时采取这一政策的原因。

2019-01-23更新 | 9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人民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春的力量】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主力的变化。
【团结的力量】

材料二   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

国民党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的特点。
【精神的力量】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模范人物

人物语录结果
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仅用短短三年多时间,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
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从今以后,我要去办一件大事,办成了。一生也值得。”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研制成功

——摘编自贺善侃《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类代表人物提炼一个主题精神,并概括其具体的精神内涵。
【人民的力量】

材料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一往无前、无往不胜……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要讲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和国家应如何“保障人民权益”。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民群众在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2024-05-21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深情阐述“中国梦”,这种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去探索那个时期的“中国梦”。
【一朝击碎天朝梦】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随着工业革命的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就落伍了……1840年广东海面的炮声,打碎了大清王朝的“天朝美梦”。


(1)材料一中打碎大清“天朝美梦”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人民抗争救国梦】

材料二:


                                                                      杨靖宇                                             
(2)上图是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格。
历史人物主要事迹
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
杨靖宇
枣宜会战中牺牲的三十三集团军上将

【近代探索救国梦】

材料三:“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3)为实现“大梦唤醒”,中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进行探索的事件是什么?
(4)结合以上内容,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强大祖国,实现国家富强的“中国梦”?
2024-03-14更新 | 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