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 孝文帝改革 >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 题号:1825810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仿效。


(1)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想一想,材料一这种情况反映出什么问题?

材料二   法令规定: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作为当时秦国的一位农民他会不会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材料三

鲜卑族拓跋拔拔步六孤贺兰独孤
汉姓长孙
(3)材料三是南北朝时期的哪次改革?除了材料中的改革措施,请举出这次改革的另外两项汉化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知识点】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两项改革措施。商鞅变法的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材料二:(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摘编自魏收《魏书•高祖纪下》


(2)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2022-01-29更新 | 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国家统一和民族友好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又诏革衣服之制……又诏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华风变之,故不惮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材料二:


材料三: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请问答: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应是指什么?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一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好处。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三这首歌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那么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哪些?
2019-09-17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标准)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家族名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怨恨)。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即秦惠王)立,……秦惠王车裂君商以徇。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65次。

秦军战绩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
58次3次4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材料三   禁胡语,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改汉姓,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为了北魏政权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孝文帝改革中并没有忽略民族交融的问题。实行汉制,使汉族人民与鲜卑族更好地在文化、行为习惯方面相互适应,增加了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对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融合也是非常有利的。

——摘编自王典《读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概括引起秦国“宗室我怨望”的变法内容;并分析导致商鞅“车裂”惨局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秦军战绩的特点。
(3)据材料三,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制的主要内容;并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两个历史事件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2022-04-25更新 | 1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