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9 题号:18396612
20世纪50年代,为实现工业化,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要实现工业化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两例。

材料二:镜头记录难忘历史时刻。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借鉴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摘自高德步、王压《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年间,我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不仅电力、冶金、机械等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电子、原子能和航天等新兴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新建铁路通车里程达7200多千米,全国除西藏以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通了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也有了较大发展。1965年,我国国民收入比1956年增长57%,工业总产值增长118%。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提到的“弯路”指哪些史实?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1956~1966年取得的重大成就。
(3)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前30年经济建设领域的探索。你认为这一时期的探索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023-08-22更新 | 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材料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近代以来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哪项制度的确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所作出的贡献。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2022-03-25更新 | 8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作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3)这个决定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
(5)“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2021-01-05更新 | 3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