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5 题号:18473550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是家国责任的承担者,是民族未来的希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对“老”与“少”的描述:老成持重、老练通达、老当益壮、少年老成、年少轻狂、少不更事、长幼有序。

近代对“老”与“少”的描述:知吾国当此内忧外患纷乘之时,必求所以自存之道。由后之说知吾国欲求自存,必须求之国民自身……盖民为国之根本,而青年又民之中坚也。欲国之强,强吾民其可也;欲民之强,强吾青年其可也。

——摘自1916年高语罕《青年与国家之前途》

材料二   《新青年》中以“青年”命名的文章节选

篇名作者刊号内容提要
《敬告青年》陈独秀《青年杂志》第1卷第1期青年应该是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
《青年与国家之前途》高语罕《青年杂志》第1卷第5期详论国民之责任,详细阐释了青年于国家前途的重要性。
《青年与欲望》陈圣任《新青年》第2卷第1期作者认为想要拯救中国青年,必须从增进其高尚欲望开始。
《青年之自己教育》朱如一《新青年》第3卷第4期本文详细分析了青年自己教育的原因及重要性。
《告青年》郭仁林《新青年》第5卷第1期作者就尽其在我、务正其心、戒虚荣、戒权诈、耐吃苦等五则事情告之青年。

材料三   1939年3月,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正式规定以5月4日为青年节。

1938年7月9日,与国民党关系紧密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在武昌正式成立,蒋介石亲自担任三青团团长。该团成立后,即规定5月1日起至7日为青年运动周,同时请求国民党中央通令全国以每年5月4日为青年节并颁发纪念办法16条。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近代对“老”与“少”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青年》表达的青年观,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青年》对近代青年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一致选取5月4日作为青年节的理由。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提出对青年的六项标准
1917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1918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材料二   陈独秀认为,国民主动参与政治、保护自己的权利是民主共和制度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要培养这种现代政治意识,就必须大力介绍西方的现代思潮,批判传统文化中的腐朽观念。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分析该事件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青年提出的要求。
(3)综上所述,你认为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应如何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2024-05-17更新 | 1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陈独秀的活动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9年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1920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材料二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世界史上的哪一重要事件直接相关?
(3)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2020-06-13更新 | 4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历程简表

19世纪40-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师夷长技”,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新文化运动时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加彻底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从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1)洋务派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请写出“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的两大运动。
(3)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更加彻底”主要是指其动摇了什么的统治地位?
(4)中国在哪一运动后开始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5)请写出一个中国“逐渐摆脱,苏联模式,”而创立的新的思想理论。
(6)探究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2021-06-16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