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近代史 >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 德国的统一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0 题号:1873730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法军在色当战役遭到彻底失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成为阶下囚。普鲁士军队围困巴黎。1871年,巴黎人民举行起义。同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帝国成立,德意志民族统一完成。德、法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向德国支付战争赔款50亿法郎,三年内付清。意大利也利用法国战败的机会,完成了国家统一。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通史》第四卷《民族国家时代(18151918)》

材料二   


1914年英、法、德、美殖民地的比较   

殖民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面积(万平方千米)3350106020930
人口(万人)3935055501230970

德国过去曾有那样的时期,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洋让给另一个邻国,而自己只剩下纯粹在理论上主宰着天空,可是这种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在189712月的一次演说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事(部分)   

序号史事
1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1944年,英美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3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419458月,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5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苏联先后给予中国信用借款总计2.5亿美元。美国援华的租借物资及劳务总计约为8.46亿美元

材料四   2008年—2009年,全球重大武装冲突涉及亚非拉的十多个地区和国家,数量略有上升,多是国内冲突和跨国冲突。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五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持摈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普法战争(1870—1871年)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从对德国、对法国、对欧洲国家关系三个方面说明)
(2)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列强发展不平衡的表现。简析皮洛夫的话反映了德国怎样的诉求?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4)依据所学指出引发当今世界局部冲突的重要根源。
(5)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谈谈你对这一方案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人才流动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多次转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20世纪初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中心

意大利

英国、法国

德国

时间

1540-1620

1660-1840

1840-1910

——摘编自潘教峰《钻石模型——解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更替》及汤浅光朝、赵红州等学者的研究成果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从欧洲出逃的科学家(部分)

科学家

类别

故乡

成就

奥托·勒维

生物学家

德国

诺贝尔奖得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

德国

诺贝尔奖得主

卡尔·科里夫妇

生物学家

捷克斯洛伐克

诺贝尔奖得主

约翰·冯·诺伊曼

数学家

匈牙利

计算机之父

艾尔温·薛定谔

物理学家

奥地利

诺贝尔奖得主

——摘编自张津瑞、林广《地图上的美国史》

材料三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欧洲战争前沿的英国只在与战争紧密相关的武器研制领域、医学领域,才向高水平的流亡科学家们立即提供了继续他们职业生涯的机会。传统的移民国家美国,不仅远离战场,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包容性较强的自由竞争的社会。当时又处于科学、教育和文化发展的上升期,因而往往能为流亡科学家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而大西洋彼岸的其他国家(如加拿大),尽管也有移民传统,但当时只愿接收农场、森林、矿山和血汗工厂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而不是知识精英。因此,美国能够对那些已经流亡到英国等国的知识难民产生出越来越强烈的吸引力。

——整理自李工真《世界科技中心的洲际转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与“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相关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学家逃离欧洲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为什么对“知识难民”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4)综上所述,在人才流动上,值得中国借鉴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2021-05-15更新 | 20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20世纪60年代,日本科学家汤浅光朝用统计方法表述了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当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当时世界科学成果总数的百分之五十时,这个国家即可被称为“科学中心”,持续的时间为科学兴隆期。从16世纪至今,科学中心已发生了五次转移,分别是:第一次科学中心是在意大利,第二次科学中心是在英国,第三次科学中心是在法国,第四次科学中心是在德国,第五次科学中心是在美国(1920至今)。第六个世界科学中心能否到中国,就看以整体观、系统性思维的中国精神及其文化是否能影响21世纪世界整体生产力,影响21世纪世界整体生活方式。按照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首先,人们的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科学发展具备浓厚的思想文化基础;其次,要有促使本国人才迅速成长的教育制度和吸引他国人才最优的科研环境;第三,要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积累雄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展;第四,要制定独创的科学发展战略和鼓励原始创新的科技政策,大力倡导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

——编辑自全书百科《世界科学中心转移》概念


(1)意大利与法国能够分别成为第一次和第三次科学中心的历史背景各是什么?
(2)德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经济突进,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出现一致的“同步”现象,为什么?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这五次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2020-05-07更新 | 8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十九世纪中期的世界

(1)将与上图中对应国家代号(字母)填入相应位置。

题号国家言论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待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当前的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多数人的表决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能依靠铁和血。”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2)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五国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
2020-05-05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