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宋代经济的发展 > 经济重心南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3 题号:187552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材料三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1)根据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东京商业繁荣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机构的名称。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对外开放是多方位的……对外文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所谓“大出”是指唐代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所谓“大进”是指唐代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并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A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B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2)由材料A可知,当时获利最厚的行业是什么?为此,政府专门设立了哪一管理机构?材料B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材料三

   
(3)观察材料三,其中心人物,他率领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材料四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在海上只有……一口对外通商,在陆上则有恰克图与外国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


   
(4)材料四中的“一口对外通商”指的是哪个机构?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明清在对外政策上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它们分别导致了什么不同后果?

材料五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5)依据材料五,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大放异彩?
2023-09-23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得到了与会各国的认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 中把中国叫做“ 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对罗马上层社会生活的影响,请指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并说明其开通的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海上丝绸之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它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4)比较一带一路建设与新航路开辟在目的上的不同点。
2017-09-14更新 | 17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观察材料一,从两宋到元这一历史时期在政治上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谚语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评价一个朝代应遵循什么原则?
2019-06-28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