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18794180
中国共产党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不断调整农业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秋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图1


图2

图3 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   

材料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图1反映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怎样的方式?图2所示现象体现了哪一运动?
(3)据材料二图3可知,1980—1982年凤阳县粮食产量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请你为乡村振兴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知识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中央决定开展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此次土地改革,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的图一及所学知识,试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重大历史意义。图四中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图二和图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哪两次失误?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4)依据材料三,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2020-04-09更新 | 6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不断深化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原来农民取得的份地,按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经济方面,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社会文化方面,提倡“文明开化”,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
材料四: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3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三反映的是那两次社会改革?这两次改革对两国产生的相同积极作用是什么?
(3)材料四中我国的“农村改革”指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其历史作用.
2016-11-27更新 | 27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共十八大,党和国家继续关注“三农”问题。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读图回答:

(1)根据图片信息回答: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了哪些重要运动?
(2)图三运动发生的历史时期,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造成什么危害?
(3)图四中,我国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出现“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
(4)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农村政策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什么?
2016-11-27更新 | 16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