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94 引用次数:92 题号:1880815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友人、港澳华侨纷纷来我国办厂、经商及旅游观光,他们从国外带来了最为流行的支付方式,即各种货币的信用卡。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大陆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从而叩开了中国信用卡发行的大门。

——摘编自周树基《忆我国银行卡发展之路》

材料三   改革开放的40年,是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不断向往和追求的的40年,其中“票”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历程,从银联卡支付到信用卡的透支,再到今天无处不在的扫二维码电子支付,人们购物支付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申杰《从票证购买到扫码支付一改革开放40年购物方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1)依据材料一,归纳我国人民币增加50元、100元两个券种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与中共十一届全会上的哪十历史性决策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1985年我国出现的新支付方式是什么?并分析这一支付方式出现的原因?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们支付方式的演变过程?由此,你有何感想?
2023·河南南阳·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害是姓“资”还是“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1992年在深圳的讲话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
2019-05-06更新 | 225次组卷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2】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与创新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工业化建设方面,选择了与苏联类似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模式。苏联式的工业化道路能帮助中国在较短时期内快速建立全面工业化的基础,将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国、此外,新政权急需发展的国防工业也需要重工业的支持。同时,国家通过三大改造把私有经济纳入计划轨道,支持和保证国家工业化建设。

——百度《第一个五年计划》

材料二: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

材料三:到1987年,在生产领域中,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从改革前的;20种减少到6种;流通领域中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从改革前的188种减少到23种。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和方式得到调整与改进,小商品和计划外商品都由市场调节。价格、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并概括我国选择“苏联式”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023-04-18更新 | 114次组卷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地开始“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少数群众惋惜地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更多的人坚信:“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什么政策?   为什么说“大包干就是好”?
材料二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1992年2002年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52420370102308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343.41826707328762

(2)材料二反映出,1978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这应得益于1978年召开的一次什么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经济方面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1992年后,我国经济更是快速发展,这与建立的什么经济体制有关?
2017-09-04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