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 明清经济 > 明清经济的发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1890137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的农作物也传到美洲,包括小麦、燕麦和甘蔗……美洲向非洲和欧亚大陆传输出本地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烟草、西红柿、甘薯以及南瓜,全世界的农业社会可以获得更多样化的农作物,它们可以在最适合的区域内种植。由此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全球农业革命,这场革命是接下来两个世纪人口增长的基础。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

材料二   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农作物交流相关的历史因素,并列举明朝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
(2)依据材料,概括农作物交流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经济在宋元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明、清初年都曾采取过一些鼓励垦荒的措施。当时朝廷重视水利事业,注重各地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和运河河道的疏浚……传统的粮食作物中生产发展最为突出的是水稻,如清代在北京培育出的“京西稻”,在南方普遍推广的双季稻等。此外,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了玉米和甘薯,并在各地广泛种植,使得原先许多无烘种稻麦的旱地和山地得到利用,增加了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而且这两种粮食作物的单产比稻麦高得多,从而增加了全国的粮食产量。

——摘编自赵晓玲、张占军《论中国古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1)材料一中图A和图B所示王朝都将     作为都城;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     时最后完成;中世纪,欧洲的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得到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和甘薯的广泛种植对明清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对现代农业的借鉴意义。
2024-04-08更新 | 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长安和洛阳城内的坊只是居民住宅区,黄昏后锁闭坊门,禁止夜行,商业活动只能白天在市里进行。北宋开封和其他大城市的繁盛,逐渐突破了……的界限,相同行业的店铺多集中在邻近,工商与居民杂处,面街开店,随处都有商铺、邸店、质库、酒楼、食店。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中庭两庑可容上万人,商旅交易,都集中在这里。还出现了迟至三更的繁盛夜市,到五更,“鬼市”(早市)又开张营业。

——邓广铭《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

材料二: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材料三: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中国的生机。“现在各城市在开展柔性管理,允许有秩序的增加店外摊位,不少小店经营面积加倍,天气转暖夜市摆摊的氛围复苏,平均每天十几万人新开通收钱码做生意,烟火气真正闻到了”。夜间经济不仅是城市发展水平和品位的一个缩影,也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利市惠民工程。切实引导夜间消费的意识,积极培育夜间消费的市场,加快搭建夜间消费的平台,可以丰富它的内涵和魅力,给“以城留人”创造基础条件,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商气“火”起来、财气“旺”起来。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城市与唐朝相比有什么不同? 宋代时,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什么名字?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夜间经济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2021-07-07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古代的商业”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商业都会】

材料一: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的,它将西方的物产、经济、文化带入了长安城。唐长安城成为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唐长安城的人口中,除普通百姓、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等总数不下3万人。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长安城在布局上的特点。概括唐代长安城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原因。
【贸易发展】

材料二: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摘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城市经济】

材料三:清朝前期商业十分繁荣,各种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变为商品,行销海内外。如苏州的丝棉,江宁的绸缎,景德镇的瓷器,广东的蔗糖,安徽、福建、湖南的茶叶等,都是当时大宗交易的商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北京、南京、苏州、杭州、扬州、镇江、无锡等大城市都很繁华。

——摘编自李安泰《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城市繁荣的原因。
2022-07-25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