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 题号:1892697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中国英国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18%4.1%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5年24年15年

材料二:它于1953年7月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1)材料一中表格体现了哪国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最快?此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哪一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该计划从哪年开始执行?
(2)材料二涉及的是哪一工厂?请再写出与它同一时期东北的工业建设成就两例。
(3)通过两则材料,谈谈这个经济发展计划的完成及建设成就的取得有什么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项目/国家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反映了中国工业发展的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后,“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但是动中不切实际地大幅度提高经济计划指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经济规律。它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后果。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的“运动”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这场运动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三:“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3)根据材料三,其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国家实施了什么政策导致其变化?

材料四: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讲话


(4)与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科学论断相对应,中共十四大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从上述国家对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019-06-22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毛泽东主席的一些言论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


(1)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理解。

材料二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作战》


(2)结合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代表是谁?我们参战取得胜利的标志是哪一事件?

材料三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初期)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改变这种局面,党和政府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在这个规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

材料四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五日)


(4)对材料“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政策?对材料中三个行业的改造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021-04-22更新 | 4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面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2021)。

背面图案:向日葵、石榴、雪莲、哈达与70周年庆祝活动徽标中的数字“70”组合设计,“1951—2021”字样及面额。

材料二   世界屋脊,山高路险。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摄人心魄的景致,也同时设下了“只有藏地雄鹰才能飞过”的雪山深谷。解放前,这里“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没有一条能走汽车的路。

材料三   这里的民众到内地购物旅行,上学就业,探亲访友,生活更加便捷。这里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景观,是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坐着火车去拉萨”成为现实。

19661123日,拉萨贡嘎国际机场建成通航。截至202311月,拉萨贡嘎国际机场通航城市68个,国际通航城市1个;开辟国内航线134条,国际航线1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一种纪念币的正面、背面纹样。请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1951年发生了什么事?该事件的发生,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哪一必然趋势?
(2)“世界屋脊”什么时候开通了哪几条“能走汽车的路”?这些路的开通有何意义?
(3)哪一事件的发生让“坐着火车去拉萨”成为现实?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
2024-05-21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