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1 题号:19092672
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不懈追求,也是富强之梦的必经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其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外资企业在中国采煤、冶铁、石油和电力工业的总产量分别占到了56.8%、95%、100%和77.1%,在自来水、电车和煤气中的产量份颔也分别高达50.7%、82.8%和100%。外资企业凭借自己在资本、经营乃至政治上的优势,常打压和兼并民族资本竞争对手,在19171931年间,有18家中资纱厂被外国资本以借款抵押等方式吞并。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2)据材料二,概括制约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材料三   1: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专数(以1978年为100

195219581971977198019902000201020162020
4.325.256.075.0116.8208.8404.32005.12541.33350.4
原煤10.743.757.389.0100.3174.8161.5523.5551.9631.1
原油0.42.229.590.0101.8132.9156.7195.1191.9187.2
发电量2.8l0.745.287.1117.2242.1528.31639.62393.83031.6

——《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局数据绘制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工业成就的主要表现。

材料四   在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重视科技力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世界共同发展。

——十九大报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4)据材料四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走一条怎样的工业化道路?
(5)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工业化的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开始放弃盲目排外的迂腐之举,在近代历史舞台上开始上演一场西学历史剧——洋务风云。阅读史实实录,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恭亲王的奏折】奕䜣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在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


(1)据奕䜣的奏折,概括出清朝亲王贵族倡导洋务运动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清政府在这场运动中采取的主要举措。

材料二 【张之洞的企业】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的机器全部购于英国,投产后,日产棉纱100担,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于鄂、湘、川等省,还远销国外。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了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2)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请根据材料指出,民用企业创办起到了怎样积极的作用?

材料三 【李鸿章的伤感】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人教八年上册历史教材


(3)李鸿章说“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为什么?
(4)结合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评价
2019-11-05更新 | 6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探究交流:
步骤一:近代化的“第一步”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谁?
步骤二:第一步探索之“困”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2)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
步骤三:困之“获”与“析”

材料三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中“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指的是什么?并简要概述“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的历史地位。
2019-08-30更新 | 7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城市发展·历史印记·社会进步

材料一   1860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以外贸为先导发展起来。洋务派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等工厂,天津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天津位于铁路沿线和江、海之滨,成为港城一体化城市。1880年洋务派在天津设电报总局,并在上海、苏州等地设分局。至20世纪初,京汉、京张、津浦、京奉等铁路相继建成,以天津为中心的华北铁路网正式形成。同时期,天津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城市有轨电车系统。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流动,方便了市民生活。乘坐者必须遵守公共交通规则和章程,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公共意识和文明意识。

——摘编自杜希英《交通变革与天津城市近代化》等

材料二   


材料三   下表展示了19141918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材料四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当时情形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1)依据材料一,说出近代天津兴起的主要因素。概括近代天津社会生活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以上企业的相同特征,并分析其出现的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1914—1918年华商进口火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排挤和打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因素
2023-01-18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