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宋代经济的发展 > 经济重心南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19121628
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时期谚语


(1)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最终完成是在哪一个朝代?

材料二   如下图。


   

                  交子

(2)材料二图中的“交子”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这一类货币的产生和流通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和港口,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管理机构?
(4)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中国古代史稿》

材料三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材料四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废除了旧的经济制度,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个“交通网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2022-11-29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摘自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至少2点)

材料二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指出:“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2)材料二中,在“文学上”“改变世界”的发明是什么?材料二中的“第二种”发明何时广泛运用到军事领域?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国家的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东南地区)。”

——《宋史》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宋代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经济格局的变化最终何时完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4-05-18更新 | 10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经济发展状况关系民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表中②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这一时期出现的改进耕作效率的先进工具是什么?图表③阶段,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我们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

——摘编自吴晓波主编《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两朝“长期停滞”的表现,并从明清时期的政策(措施等)角度分析导致我国“甜睡五百年”的原因(写两点)。

材料三

随着新的经营体制在广大农村的推行,农民群众有了更大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可以利用剩余劳力和资金发展多种经管……这是我国农村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方向转变的开始。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它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以及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③当时的统计材料表明,合作社80%以上都增产增收,并且一般都是互助组优于单干,合作社又优于互助组、因此,互助合作运动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欢迎,新参加合作社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行动。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3)按时间顺序给材料三中三则文献所反映历史事件排序,并概括一个主题。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
2023-06-06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