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宋代经济的发展 > 经济重心南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 题号:19381640
阅读图片,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宋代经济的发展》示意图
(1)图中A处位于今天的_______省,这里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B处是江西省景德镇,为当时我国_______业中心。C处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_______,宋朝政府在这里设立_______管理海外贸易。
(2)结合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在宋代完成的主要因素。
(3)综合以上探究,谈谈其对当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我国江南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绕,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_____(南宋)陆游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的品种是什么?它是从哪里传入的?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哪里?特别是哪个地区?
(4)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的?
2017-05-07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当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什么时候完成的?
2020-09-09更新 | 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见下图 (南宋瓷器)


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南方出现了天下闻名的“粮仓”。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与此同时,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1)材料一中的瓷器出自宋朝哪个著名瓷窑?宋朝时,与该瓷窑齐名的除了龙泉窑还有哪个瓷窑?
(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说说这种变化的四个进程吗?
(3)结合材料三的内容,概括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017-05-03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