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601 题号:1948735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依次写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图1和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失败结束,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3)从上述四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先学      逐渐学习 最后学习               的过程。
【知识点】 近代化的探索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思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1)材料一中,图一条约的签订使我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体现在哪一点?图二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从哪一内容可以看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3)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4)材料四说“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指什么方式?
(5)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向“五四运动”时的学生们学习哪些精神?
2020-02-22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近代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救亡图存的探索从未停止。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说出李鸿章代表的洋务派选择自救的方式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法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废八股,开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1912年,“民国”取代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2)阅读材料二,写出梁启超代表的维新派的核心主张。依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指出“民国”取代“帝国”的历史事件并说出它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结合所学,说出陈独秀所说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此主张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有怎样的意义?
2020-10-19更新 | 9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1)材料一涉及的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材料二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2)据材料二,为实现“自强”,哪一运动兴起?在“自强”口号下,李鸿章等人创办了哪些近代企业?请举出一例。

材料三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如下图)。

(3)材料三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康有为等人的探索虽然失败了,但在教育方面留下了哪一重要成果?

材料四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新政府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4)根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5)19世纪中后期,中国应对“挑战”的结果是失败,而日本则成功了。中国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2018-05-17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