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两晋兴亡及江南开发 > 永嘉南渡和江南开发 > 江南开发的原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 题号:19530795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的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战乱较少的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观察下列两幅历史图片

      


        图一                                                                                                         图二

(2)材料二图一中的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名称是什么?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同一时期发明并推广的灌溉工具是什么?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及建立者。

材料二: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可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写出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措施及积极意义?

材料三:《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地岸地区 ),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换注本郡。”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富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



东汉至东晋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

材料四: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闽西历史》


(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两则信息与材料四的关系。
(4)若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部农学著作?
(5)依据材料四,写出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两个表现。
(6)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趋势,写出此时期民族交融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2020-12-25更新 | 6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享用)。

——南朝《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出现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变化的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从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所得到的启示,并为家乡经济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2021-04-01更新 | 15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的锐利工具和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地主剥削农民的新型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确立,各诸侯国大力发展生产,掀起竞相改革的风潮。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   商君治本,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请强大。赏不私亲近……

——摘编自《战国策》

材料三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要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松(丰收之年),则故郡忘饥。

——摘编自《宋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的锐利工具和先进技术”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哪一史实?该史实对秦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描述的江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021-12-03更新 | 1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