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中华民国的创建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9 题号:1960920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下面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

人物观点引文出处
陈旭麓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毛泽东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章开沅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
请针对材料中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12]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论述题.

皇上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现在皇上都能够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旧不能抛弃呢?过去在君主专制制度下,人民被称为子民,或者被称为蚁民。以后孙中山就说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实际上这个主权属于后来很快被少数军阀控制,以后又经历了很多曲折,但是人们已经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了。

——《复兴之路》解说词


(1)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哪座城市成立?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9-09-28更新 | 171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论述题

材料 革命者们“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在1911年10月10日,他们发动了武昌起义,建立了湖北军政府,诸省纷纷响应。随后,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清帝退位,民主共和制代替了君主专制,共和制首次在中国成为一个鲜活的事实。临时政府发布“剪辫通令”,强行剪去男子头上的辫子;革除缠足等陋习,推动妇女解放运动,使广大妇女摆脱封建枷锁,大胆走出家门,参与社会事务。

——摘编自《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1)根据材料,指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地点。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19-11-19更新 | 163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政治文明包括政治制度、法制建设、社会改革等,它的发展使得人类的政治生活越来越平和、越来越合理,从而也越来越能够有效地解决人类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以来之所以会诸侯混战,连年不断,根源正在于分封制。而今终于实现了统一,若回头再搞分封,那就势必架空中央政权,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而只有实行郡县制,才能断去诸多功臣的非分之想,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摘编自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具有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部法律文献有哪些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的俄罗斯面临的内部挑战是什么?请任选其中两个国家改革的史实,论证“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请你以“政治文明·社会进步”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有道德良知,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尊重历史规律,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150字。
2024-06-08更新 | 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