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内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 题号:19855058
近代中国饱受外来欺凌,值得庆幸的是先进的中国人从未沉沦,他们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救亡图存运动,开展了近百年荡气回肠的近代化的探索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而被称为“鬼子六”的奕䜣力倡洋务……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马勇《甲午战争的影响:沉痛的转身》

材料三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捐,筹备军费,得到这一意外消息后,他立即绕道英、法,争取外交支持。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

材料四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超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物和哪一运动密切相关?请再举出一位该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在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甲午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先进的中国人“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进行了什么变革?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哪两位?
(3)材料三中在“武昌”首发的这次革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到达南京之后建立了哪一政府?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陈独秀领导的运动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找救国道路,进行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2)以下是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相关的图文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研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简单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变法图强——三民主义——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些运动思想主张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什么特点?
(5)近代中国的探索有什么启示?
2020-12-28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184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孜孜以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复兴之路》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材料二所述戊戌变法在经济上有何主张?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3)比较资产阶级洋务派和维新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2019-09-10更新 | 9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今年是十四五(2021-2025)规划第一年,党制定了全面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让我们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入手,来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共同期盼十四五计划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庚申之变”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

——郑家馨《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工业文明的融合和碰撞》


(1)列举材料一中这场运动创办的军事实业,并简述这场运动的意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5~1965)》


(2)材料二中的“朝鲜冒险”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为我国带来了哪些“益处”?

材料三   1957年我国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


(3)材料三中成绩的取得源于建国后哪一计划的实施?这一计划完成的意义何在?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

——摘编自[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4)材料四中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这批精英都有谁?(举一人即可)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分别指什么?

材料五   



(5)材料五图片反映了在科技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什么问题?这对我国科技和工业发展有何启示?
2022-04-11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