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2 题号:19862197
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经过洋务运动的努力,虽然远未成功,但却给中国的近代化,尤其是工业近代化,打下了一个薄薄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现近代化的经验……当然,洋务运动,包括后来中国近代化的缓慢步伐带给中国的近代工业基础毕竟是太薄弱了……应该由近代化过程担负的改造整个社会面貌的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李德征《中外学者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关系的几点看法》

材料二: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洋务运动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用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业、工业、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摘编自陈兰村等著《新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上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布诏书的形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维新阵营其实还是先前的士大夫群体,他们虽然有了一些新观念、新思想,但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找到变法、变革的真正力量。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洋务运动“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个阶级的愿望与要求。其中,最能体现该阶级利益的是哪一项内容?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指出戊戌变法的主要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日本近乎中国发展的克星,曾经有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都因日本而中断。

1861年,中国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打击后终于醒悟,开始向西方学习,史称“同光中兴”。之后几十年,中国的经济构成发生巨变,近代化工业基础逐渐成型,然而,就在中国依照自己的规则按部就班前行时,中国改变了韬光养晦的既定政策,为了朝鲜的未来与日本大打出手。短短几个月,清军原形毕露,“同光中兴”的神话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后中国又经历三十几年动荡,于1928年重建统一,开始新一轮现代化建设。1928年——1937年这10年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岁月”,中国的现代化在此期间确实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又是日本第二次打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14年漫长等待,8年殊死抵抗,中国苦撑待变迎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物质代价最终赢得了完全的胜利,但战前开启的现代化进程也化为一股青烟。

如今中国又到了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改革开放近40年为中国人赢得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底气;日本的步步紧逼、寸步不让,也不断激起中国人的愤怒。然而,日本在历史上两次打断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梦想,是我们永远不应忘记的教训。今天,历史赋予崛起了的中国更多的战略选择空间,那么,如何管控中日外交风险,不让钓鱼岛成为历史上的“朝鲜”、“伪满洲国”,不让日本第三次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不仅是外交当局的责任,更值得全体中国人警醒。

(1)材料中的“同光中兴”是指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中“为了朝鲜的未来与日本大打出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上?之后与日本签订的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什么?

(3)日本第二次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的14年漫长等待的标志性的起止事件分别是什么?“8年殊死抵抗”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有什么关系?

(4)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哪一成就?

(5)当前中国GDP总量已超过日本一倍多,赶超美国也是指日可待,中国梦的实现已成为全民族的期盼,在此关键时刻,中国应如何避免第三次现代化进程被日本打断?

2018-06-11更新 | 4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洋务运动”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说史】

图1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图2汉阳铁厂

(1)图1、图2所示分别是洋务派创办的哪一类型的近代工业?
【探究学习】

图3
(2)根据图3所示,指出184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学法运用】
小军: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应予否定。小丽: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值得肯定。
(3)小军、小丽两人对洋务运动作用的评价是否准确?请说明理由。
2021-11-30更新 | 13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是一个“串联式”的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中国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就不可能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亦步亦趋,必须发挥后发优势,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全面推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说明中国是怎样“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全面推进现代化”的?(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通畅)
2023-06-09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