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19998091
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余威,提出我们配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摘编自《安德鲁·翰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材料三


   

材料四   1900年,西方列强怦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一中的“这场禁烟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国被迫接受的“条件”写在哪一条约里?这些条件对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3)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有哪些?根据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之间的关系。
(4)材料四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5)通过阅读以上材料和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感想?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屈辱、抗争、牺牲、觉醒、希望、光明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某校学生就《回望历史砥砺前行》为主题进行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屈辱与反抗并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为何说它是“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困惑与希望交织】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2)因“第一期”和“第二期”的“不足”,在中国近代史上兴起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其中“第一期”兴起的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什么作用?
【污秽与崇高辉映】

材料三:


(3)图1人物使中国进入什么时期?面对其倒行逆施,以图2为阵地在思想领域兴起了哪一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出哪两面大旗?图3人物是传播哪一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黑暗与光明搏击】

材料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五:


(4)材料四的斗争口号出至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性质是什么?
(5)图4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选举谁为中央局书记?
【回望历史砥砺前行】

材料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6)回望历史,砥砺前行。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2019-03-05更新 | 6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国门,一步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材料二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

——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材料三   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下之盟”的名称。概括“城下之盟”损害中国哪些主权?
(2)材料二中的“日清战争”又称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3)你同意材料三中“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这一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4)综上所述,请概括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2020-10-24更新 | 16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中国人久苦外力的逼迫,并因之一次一次地遭逢民族战争,而百年间的中国社会近代化,又是在中国人对外力的咄咄逼迫下做节节回应里实现的

——摘编自张剑《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

材料二   容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见证人

容闳(1828-1912年)
时间事件(部分)
1854年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随即回国。
19世纪60-80年代向曾国藩提出引进“制器之器”,建造“机器母厂”的建议,后赴美购买设备,促成江南机器制造局的建成。
组织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
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败后,向清政府提出设立国家银行、修筑全国铁路的方案,遭到否决。
支持同乡康有为变法图强运动。戊戌政变后,逃出北京。
20世纪初在海外为革命党人筹集资金和武器支持革命。

——整理自束鹏芳《容闳:在晚清变局中的探索与价值》

(1)根据材料一,简述近代中国人所面临的困境,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论证划线部分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容闳的救国举措及其体现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以容闳为代表的近代中国人肩负的历史使命。
2024-05-19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