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 贞观之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5 题号:2022949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问魏征:“怎样才算是明君或暗君?”魏征回答说:“能兼听就是明君,只偏信就是暗君。”

开元初以姚崇为相,他帮助玄宗实现政治重点转移,执行各种决策,整顿吏治,对实现政局安定起了很大作用。姚崇之后,皆为名相,在政治上均有所建树。

——王小甫《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开明开放》

材料二: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任命河西节度使开始,到玄宗天宝年间共有十镇节度使,而京师和内地的兵力总共才8万,不到边镇的1/6。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三:实际上安禄山的叛乱只不过是唐朝诸多的、深刻的社会矛盾的一个爆发而已。唐朝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封建经济高度繁荣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土地兼并,赋役苛重,致使封建国家的基础——广大的自耕农大量破产,下至一般的官僚地主,早已抛弃了贞观、开元时期励精图治的精神,终日尽情享乐。在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荒淫放荡,重用安禄山,无限制地扩大节度使的权力,而安禄山的叛乱正是腐败政治的必然结果。

——沙宪如《唐代节度使的再探讨》

材料四:(安史之乱后)唐朝主要是依赖于中央朝臣、宫廷宦官与地方藩镇三股势力,三者彼此相互制衡,唐朝镇压起义也完全依赖于这三股势力。黄巢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在黄巢起义的猛烈打击之下,中央朝臣、宫廷宦官与地方藩镇这三股势力之间的平衡终于被彻底打破,朝臣、宦官势力衰退

——胡耀飞《黄巢起义对晚唐藩镇格局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写出两点即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藩镇的设立有何隐患?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4)依据材料四分析黄巢起义对唐末政局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与时俱进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优良品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自部编教材

材料二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令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戴:“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史学集刊》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他又是怎样践行这一理念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赵普针对唐末以来的政治局面提出了什么样的解决办法?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书省”的地位?并说出它的职能有哪些?
2022-07-19更新 | 1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即位之初就废除了北周时代从《周官》抄袭来的那一套古老的制度……开皇三年,隋文帝废除郡级机构,并省州县,裁减冗官…文帝还经常遣使考察地方官吏,褒奖良能,惩处贪污…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开皇中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制度。

——摘编自陈光崇《论隋文帝改革和统一的历史功绩》

材料二   据《隋书》统计,隋文帝纳谏36件,拒谏5件,纳谏率为84%,隋炀帝纳谏7件,拒谏10件,纳谏率为39%。……从纳谏内容上看如用人、边疆等方面,文帝几乎能做到全部采纳:反观隋炀帝所采纳的谏议中,约有一半关系国家大事,而另一些则为阿谀奉承之作;他所拒谏的,恰恰是征辽东、巡幸江都、平定农民起义等一些对国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事情。

——摘编自晁中辰《中国谏议制度史》

材料三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杜佑《通典》卷七

(1)依据材料一、归纳隋文帝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比较隋文帝与隋炀帝在纳谏政策上的不同点。
(3)依据材料三、简述当时的社会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国家兴亡的因素。
2024-04-26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4)
【推荐3】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贞观之风一朝重振”

材料三: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顿难(不得志),顾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苏(延页)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瑞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
(2)他统治时期采取哪些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重振?同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3)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
2016-11-27更新 | 10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