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林则徐虎门销烟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3 题号:20270749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先后涌现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提出了各自的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推动近代中国的发展。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上书中指出:“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引自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二   李鸿章晚年时感慨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三   戊戌变法是……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将一个封建专制的中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摘编自《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   辛亥革命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上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五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是什么原因让林则徐得出这样的判断?你是怎么评价林则徐的?
(2)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这番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么看待他的说法?
(3)根据材料三,找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的“全新的社会类型”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原因。
(5)根据材料五中的“革命”和“全人格的觉醒”,请分别写出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结合中国近代化历程中遭遇的种种挫折,指出材料中梁启超倡导“全人格的觉醒”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其身......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冲饷之银。

材料二:18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材料三: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他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1)依据材料一分析鸦片的输入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2)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是指什么事件?
(3)材料三中的“夏宫”是什么地方?“两个强盗”指的是谁?
(4)“夏宫”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
2022-10-21更新 | 7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历久弥新,引导我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追求。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人文精神】

材料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莎士比亚

(1)名人名言启迪思想智慧。上面名言分别反映出怎样的思想内涵?
【革命精神】

材料二


   
图1 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图2圣彼得堡涅瓦河畔“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2)遗迹、遗址承载历史价值。从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两方面,分别解读上面遗址反映的史实。
【开拓精神】

材料三


       
图3 1978-2000年我国居民平均收入(元)情况表 图4 1935——193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及失业率(%)情况表
(3)历史图表见证治国举措。上表中的数据变化分别得益于两国哪些具体举措?
2023-10-20更新 | 1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中华传统文明灿若星河,源远流长。无数名人志士为推进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阅读观察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第一组

孔子

孟子

韩非子
第二组

商鞅

秦始皇

孝文帝
第三组

戚继光

郑成功

林则徐
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材料中三组历史人物体现的中华文明发展的主题。
(2)从材料中任选一组材料,从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论述正确。)
2023-10-24更新 | 1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