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 太平天国运动 > 太平天国的兴衰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2055565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

材料二   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使得这个纲领(颁布于1853年)变得不切实可行……它便注定了天国政权不可能走向长久。

材料三   定都之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 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1856年发生严重内讧。


(1)请写出材料一中“宗教”的名称。
(2)结合所知识,简述材料二中纲领颁布的积极意义,并分析它便注定了天国政权不可能走向长久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中内讧的名称,并简述它的影响。
【知识点】 太平天国的兴衰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林则徐                      图2:邓世昌               图3:左宗棠


(1)列出材料一中三位英雄人物在抗击外来侵略中的英雄事迹。

材料二: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诗篇,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中的农民阶级进行了哪些抗争?分析这些斗争失败的共同因素。
(3)给以上探究的问题拟定一个恰当的学习主题。
2022-10-08更新 | 4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人前赴后继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他们的精神传承至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开端】

材料一:"1840年的战争本身倒没有什么不得之处,但这是第一次戳破了天朝威严门面。英国派出远征军4000余人,封锁珠江口,占领舟山之定海,随后继续北上直趋天津,威胁中国首都……”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一描述的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侵略加剧】

材料二: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摘自丘逢甲《春愁》


(2)材料二英法两个强盗在中国犯下了怎样的滔天罪行?后来英法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3)材料三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陷入深渊】

材料四:《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4)材料四中“使馆界”指的是哪里?此条约哪项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反抗斗争】

材料五:伴随着列强的不断入侵,中国的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他们想“有田耕,有粮吃,有衣穿,有钱花”;他们试图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建立反帝斗争组织……朴素的农民团结起来,掀起了一次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

——摘自徐潜《起义与农民运动》


(5)材料五描述了哪两次农民运动?“有田耕有粮吃”与哪一文献有关?
【精神品质】
(6)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邓世昌、关天培、徐邦道、聂士成等民族英雄,这些英雄志士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
2023-10-16更新 | 5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于无声处听惊雷——抗争篇】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玕自述》


(1)材料一中洪仁玕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2)为实现材料二中的梦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创立了什么革命政党?请用一句话概括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想破灭,伴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发扬五四的哪些精神?

材料四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4)材料四诗中的“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诗中的“诞生共党”有何历史意义?
2022-11-16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