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 题号:20672790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探究。

材料一   “苟利回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静拔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贱。”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如,算其家人口多素,人多则多分,人赛则春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农问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材料四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材料五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析》

材料六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材料七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演说时说:“革命为唯一法宝,我们必须倾覆清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材料八   “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材料九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1)材料一反映了把国家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物应是谁?材料二描写的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请用一句话评价这两位人物。
(2)材料三出自哪一文件?此文件最终是否实现?
(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少数人”指的是地主阶级的哪一派别?他们提出了什么口号?结果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五反映了康有为等人主张建立什么政体的资本主义国家?材料六体现了谭嗣同的什么精神?但改革最终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5)根据材料七,指出孙中山提出的手段是什么?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对材料七中同盟会政治纲领做了怎样的阐述?有何重大意义。
(6)材料八体现了秋瑾、林觉民等革命党人的什么精神?
(7)材料九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九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采取了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态度,你觉得应采取怎样的正确态度?
(8)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人探索救国向西方学习呈现怎样的特点?
(9)通过以上抗争与探索的探究你得到哪些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近代中国人民在反侵略的斗争中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央行在今年10月12日发行了一套纪念币。(如下图)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28 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据材料概括这场运动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救国思想及对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突出功绩。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三大阶级救国道路的探索结果有何认识?
2018-02-18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学习西方的过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学习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

——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   近代新式学堂(部分)课程开设情况表

学堂开设课程
京师同文馆数理启蒙、几何原本、微积分、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
福州船政学堂英语、地理、代数、几何、航海天文学、船舶驾驶术等
天津电报学堂电磁学、电测试、材料学、电报地理学、电报实习等

——摘编自章开沅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

多个。

——摘编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材料一中李鸿章举办“洋务”的口号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梁启超对李鸿章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维新派对西学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2023-11-24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哪些有益的启示?
2021-10-15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