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 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20728472
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下面材料为19世纪中国“西学东渐”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阶段:(1800~1839年)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皇帝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

第二阶段:(1840~1860年)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长技”……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政府所重视。

第三阶段:(1860~1895年)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四阶段:(1895~1900年)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1)第一阶段体现了清末怎样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2)第二阶段中的“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提到的“战争”指的是哪两次战争?
(3)指出与第三、四阶段中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人对待西学的变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落脚点,也是中国古代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仔细想来,两千年间,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加强皇权专制为宗旨,结果就是使专制越来越深刻……皇帝的“猜防”越甚,专制心思也就向着强化专制的方向自然而然地用力。


(1)总结明清两朝“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各一点。

材料二: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于书及《易>《书》《诗》《春秋》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

材料三:邓小平同志曾说:“……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材料四:17世纪是中英两国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中国选择了陆地”?这一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对此,你有何认识?
2021-04-12更新 | 2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的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个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材料二:宣威异域,举世瞩目。

舳舻千里,观者如堵。

乘风破浪,风雨无阻。

飘洋过海,观风察俗。

奇珍异宝,互通有无。

七下西洋,应付自如。

绝域殊方,心悦诚服。

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找两句话来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因此,当时各国如何称呼中国人?请列举唐朝对外贸易活动频繁的四座城市。
(2)材料二所描述的是哪只船队的远航?他们“七下西洋”的过程中,所携带的哪些货物最受外国人的喜爱?你能说说他们远航给我国带来了哪些作用吗?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我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4)你赞成以上哪些材料的对外政策?请说明你的理由。
2021-04-15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国弱遭人欺。近代中国任人宰割,教训深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 “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庚子之役,仇教仇洋,引起战祸,及至兵临城下,又将汉族良善臣民任意杀戮,甚至瓜分倡议,不惟无以挽救,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

——李学智、迟维强《义和团运动:颠愚昧清政府之镜》


(1)材料一中的“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清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
(2)材料二中的“战争”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一耻辱条约?该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庚子之役”指的是哪次战争?此次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的屈辱经历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2023-03-17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