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内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 题号:20847851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洋务派开展了什么运动?写出体现这一主张的的两个企业。
【立宪之梦】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这次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光绪帝)何敢任意要为!诸臣者,皆我(慈禧太后)多年历选,留以辅汝,汝何敢任意不用!乃竞敢听信叛逆蛊惑,变乱典型。何物康有为,能胜于我选用之人?康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

——摘编自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2)材料中“康有为之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领导变法的代表人物及政治派别是什么?依据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顽固派的主张。
【共和之路】

材料三: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革命推翻了……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是孙中山还是感叹有“未竟之功”。

(3)材料中的“革命”指哪个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材料中“未竟之功”指的是什么?
【思想风暴】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哪些?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的机器全部购于英国。投产后,日产棉纱100担,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于鄂湘川等省,还远销国外。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了十万多匹。

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材料三   戊戌变法是中国现代化(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一步。……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康有为认为:“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马洪林《戊戌变法研究百年回顾》

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变法重温历史》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什么主张?写出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而兴办的企业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洋务运动所起的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如何体现?
(4)材料四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5)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三,李鸿章与康梁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观点有何不同?
2023-10-23更新 | 2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1)基于材料一的现状和认识,以李鸿章为代表有志之士代表哪一政治派别?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任意写两点)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地位?

材料二   ……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2)指出材料二梁启超所代表的政治派别,还有哪些其他人物属于这一派别,请列举一例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为了“育人才”、“变官制”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任意写两点)

材料三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跌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3)根据材料三,概述中国人近代化探索的演变历程。
2022-09-30更新 | 4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西方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中人的策论已多见“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先练兵。……宜亟图振兴,使彼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之议。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以上材料皆选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炮口下的震撼不仅是一种精神冲击,而且使西方人的意志借助于战争的胜利而成为近代中西之间的第一组条约……它的内容已经象征了整个条约制度的基本内容,为后来的种种延伸和续接准备了最初的前提。因此,随着第一组条约的产生,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可见的变化。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如何理解“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清政府为“自强以图御侮”掀起了什么运动,列举出一例在这场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
(3)材料三中的“第一组条约”指的是什么条约,是与哪一个国家签订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该条约的主要内容。
2023-11-07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