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 题号:20909989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势力的压迫下,为挽救中国的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化身“名医”,寻求济世良方,展开一场一场“救治行动”:有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我疗伤":有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温药慢治”;更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猛药重治”。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分别指哪些历史事件?

材料二:1898年….….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2)材料二中这个皇帝采取的“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在教育文化上是怎样规定的?试列举这场“激烈的改革”牺牲的人物1例

材料三(孙中山创立的)“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3)材料三中“民国”取代“帝国”是哪一年?孙中山领导该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说该事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飞跃”?
(4)1912年到1916年,为维护“民国”的成果,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起,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哪些斗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近代中国,国弱遭人欺,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饱经磨难,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书写了不屈的民族魂。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的“禁烟运动”和“战争"分别指哪两个史事?简述这二者之间的联系。
(2)历史学家马士认为这场战争“持续了二十年”,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期间和英国签订的任一条约的名称。马士认为战争“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你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1895年1月23日,日本海军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信中说:“今天我给你写信不为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心平气和地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你如能来日本,海军中将、枢密顾问随便你当……”(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于哪次战争?据材料指出日本海军司令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这次战争失败之后先进的中国人尝试制度的变革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义和团民谣“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4)据此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材料四:下图漫画《扯线木偶》反映了20世纪初,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与列强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5)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导致实质性变化的条约。漫画《扯线木偶》反映了这一条约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6)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的认识。
2022-11-27更新 | 3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 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 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 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 盲从,搬进中国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 人情是怎么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 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 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中这场“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什么?结 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从西方文明中采纳了哪些“具有直接 实用价值的东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学习“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有何重大的探索活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深圳“敢闯”有什么重大 举措?并说明这一举措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 或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近现代中国的探索中,你获得了什 么认识?
2013-09-02更新 | 80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日近代教育制度改革对比简表

国家时间内容
中国洋务运动时期兴办断式学校(如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戊戌变法时期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
清末新政时期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废除科举制。
辛亥革命时期提倡男女同校,威止小学读经。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颁布《海外留学生规则》,奖励留学;颁布《学制》,规定学制的基本原则为普及4年制义务教育和加强科学教育;在东京设立了男女师范学校,在多地设立了师范学校、讲习所等,以期迅速造就师资。

——摘编自冯玮《日本通史》

材料二:日本教育改革的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正如日本教育家永井道雄指出的,“靠行政手段实行‘自上而下’的领导与统治一直是日本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特点”。

——摘编自赵世环《洋务运动中的教育改革探析》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日近代教育改革内容的相同点。
(2)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4-05-24更新 | 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