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2104497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样、陆宗奥。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材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

(1)列举一例材料一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材料中的政治运动都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说明这一伟大力量所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什么?简要概括该党纲所确定的奋斗目标。
(4)综合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山河破碎……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1)近代“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尝试”的过程中,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运动是什么?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先生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以此为指引,通过同英国的谈判,顺利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


(2)香港回归祖国是何时实现的?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香港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巩固“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的坚决反对。


(3)“九二共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材料中的台湾问题在历史上是怎样形成的?
(4)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0-05-06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回首百年史,谱写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材料一


历史事件领导人物及阶级派别结局
李鸿章、曾国藩等统治阶级的开明派别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戊戌变法②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辛亥革命孙中山、黄兴等资产阶级革命派              
【霹雳一声暴动】

材料二一杆大旗迎风扬,镰刀斧头闪金光。跟着领袖毛委员,浩浩荡荡上井冈。工友农友团 结一条心,根据地建立在农村,嘿,在农村。嘿,革命永远向前进,向前进。

——湖南民歌


【而今迈步从头越

材料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 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

       ——刘伯承《回顾长征》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党都能 实现自身的转变。20世纪70年代,在人们的急切期待下,党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实现了历 史性的转折。

       ——摘编旬《学习强国》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的表格补充完整。后来的哪一历史事件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
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什么样的新道路?
3)材料三的“会议"是在哪里召开的?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该会议后我军“获得了新的 生命”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次会议如何“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今朝”的中国 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改变中国的面貌。
2021-07-03更新 | 33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民富国强”。为寻找历史事实依据,印证上述结论,九年级某班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联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   


(1)材料一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材料一认为这些事件的共同结果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
(3)依据材料三,从图一到图二,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也走过一些弯路,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举出两例即可)
(4)图二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使我国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5)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2019-05-09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