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张骞通西域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21265510
开辟新路“凿空”中西往来,对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通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博物志》

材料三:通西域后,朝廷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朝廷设置了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开府乌垒城,负责颁行朝廷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1)材料一是沟通欧亚陆上交通的哪一道路?为这一道路的开辟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是谁?
(2)材料一中A处是该道路的起点,请问A是哪里?这条道路是哪个皇帝在位时期开辟的?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经这条道路从西域传入内地的一种物品。该道路有什么历史作用?
(4)材料三中的“最高长官”的官职是什么?该官职的设置有什么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华文明从早期农耕文化起步,一步步的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并在对外交流与内部自我更新的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根柢】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新士人有独立的思想,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著书立说或发表言论,成为这一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局面带来的影响。

【文明的交流】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派出的使臣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功能的转变。

【文明的经脉】

材料三   有人统计,他在著述《齐民要术》时参考和引用了150多种文献资料,采用了30多条歌谣和民间谚语。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同时还走访了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获得第一手资料。

——摘编自李寿仁《……和〈齐民要术〉》

(3)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三,概括他能够著成《齐民要术》的原因。

【文明的鼎新】

材料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4)作为青少年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文化自信?
2024-02-26更新 | 1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如大月氏原在水草丰美的祁连山一带,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摘编自《二十五史祥解》

材料三: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苜蓿、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要开通西域的背景及张骞两次通西域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丝绸之路输出和输入的物品。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哪一机构来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谈谈该机构的设置有何影响。
(4)谈谈张骞所表现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023-07-29更新 | 5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读图,回答问题:

(1)上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怎样的影响?
(2)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2022-02-13更新 | 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