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63 题号:2127581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请你结合下面材料,联系有关史实,参与其中学习。

材料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请问材料一中的“大会”是哪一次会议?根据材料,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材料二:



图1 支援前线的民工小车队

图2 解放军进入北平,群众夹道欢迎
(2)图1和图2分别是淮海战役与解放北平时的情景,由此你认为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材料三



(3)图3中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图4中1958年后农业产量下降,群众利益受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4)材料中邓小平“改变组织方式”在我国农村表现为怎样的形式?
(5)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谈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4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材料三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最终探索出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四   ……雄狮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节选自《长征组歌》


(1)与材料一相关的是哪次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会址在哪里?这次大会何时召开?
(3)材料三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这一“正确革命道路”开始标志是什么?
(4)分析材料四体现了哪些长征精神?
2024-01-06更新 | 1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史。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北京学生于1919年呐喊“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低头!”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三   如图再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生动场面。

材料四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1)材料一中“呐喊”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的原因及后期的主力是什么?该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及该事件的意义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坚强部队,其名称是什么?
(4)材料四的碑文中用“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三个时间概念将中国革命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请你答出这三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5)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那么三大战役是什么?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023-12-03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每一个干支纪年都是六十年一遇的中国年。2022年壬寅年,是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年。立满怀希望的2022,回溯悠悠历史长河,曾有多少王寅年,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扬梦·乘风破浪】【梦碎·天朝之殇】【寻梦·长夜星光】【追梦·奔向富强】
1422年,他的船队结束第六次远航归国,随船来访的有道罗、苏门答刻和阿丹等国使节。他的远航展现了中国的国威,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1842年,中国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经过中英战争的激烈碰撞后,开始经历长达百年的屈辱。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说:“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上提出“三民主义”。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9年,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22年,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成功举办了冬奥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疫情防控成绩斐然。我们将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二十大”,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1)材料中的“扬梦”和“梦碎”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梦碎”中的“界碑”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寻梦”分析,在寻梦路上我国众多仁人志士进行了哪些探索?
(3)从“扬梦→梦碎→寻梦→追梦”的曲折发展之路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022-06-29更新 | 4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