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陆上丝绸之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 题号:2136206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

一一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一带一路”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1)材料一中的“通道”指的是什么?概括该“通道”的历史作用有哪些。指出汉代丝织品沿该“通道”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古丝绸之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知识点】 陆上丝绸之路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新年献词中说到:“我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经济稳健发展……。”可见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这样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材料二   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中西往来密切。

中国输出西方的物品和技术西方输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大量的丝织品和漆器
凿井、铸铁等技术
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等农作物
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材料三   以前江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而此时则有稻、麦、黍、粟以及其他各种杂谷,这些作物许多来自北方。南朝宋时豫章郡的良田可达“一亩二十斛(石)”,江南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四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从东汉末年开始,大量人口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亡江南地区。南朝皇帝在春耕前下诏禁止杀牛,地方官员多能注意兴修水利工程灌溉农田。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作什么?这条通道在中外往来中有何重大意义?
(3)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取得了哪些新发展?
(4)雄安新区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区,你作为新区大家庭的一份子,助力新区经济发展责无旁贷,请从以上四则材料提及的古代经济发展的要素中得到启发,为新区政府建言献策。
2024-02-02更新 | 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它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著名贸易要道。将亚欧大陆天各一方的诸多地区全部连接起来。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说:“赛里斯(即中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到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罗马时代的凯撒大帝首先试穿了中国丝绸,自此,丝绸也同样成为古罗马贵族元老的标配。而在汉朝,丝绸也是政治家重点关注的产业经济和财税来源。


(1)图一中“东西方贸易要道”是指哪条贸易通道?它的开通得益于汉代的哪一外交壮举?依据材料二,概括丝绸对古罗马和汉朝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哪种方式?并列举一例与之不同方式的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事例?
2019-11-27更新 | 3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和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由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材料二   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摘自《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摘编自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材料一中的“交通网络”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个“交通网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868年“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的历史事件,并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2024-06-08更新 | 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