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5 题号:21399514
思想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先导。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各家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并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读下面的哲理漫画。

材料三   “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分别是什么?
(2)你最欣赏三幅漫画体现的思想中哪一派的治国思想?并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个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3)在班上,有些同学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状况糟糕。面对这种情况,你会运用图中哪家学派的思想来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请说出你的具体做法。
(4)据材料三指出汉代“思想文化一统”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的具体做法并简述其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二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道德经》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与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思想领域中非常活跃的局面。


(1)材料一所展示的是哪位圣人的言论?其核心主张是什么?请引用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2)材料二中的言论出自春秋时期的哪一位思想家?概括其主要观点。
(3)材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4)根据材料四,概括这种新局面出现的原因。
2021-02-05更新 | 3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后来很多人仍然用这个词表达思想活跃。探究以下材料,走进百家争鸣。

材料一   :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材料二   :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大思想家及大教育家。他有很多的思想主张,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

材料三   :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


(1)材料一中的老子创立了哪家学说?他的学说集中在哪本著作中?
(2)阅读材料二回答:孔子创立了哪家学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3)仔细阅读材料二,将材料中孔子的思想主张按下面的要求分类:
教育主张:
政治主张:
道德和行为准则:
(4)阅读材料三回答:该主张是哪家学派?战国末期该学派的集大成者是谁?
2019-04-05更新 | 10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思想主张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材料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材料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战国时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什么主张?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4)材料三反映的是与孔子同一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016-11-25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