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 苏联(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 题号:2139998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底,列宁就开始酝酿调整经济政策……1921年3月,粮食税实行以后,1922—1923年度国家获得粮食就上升为4.3亿普特(1普特=16.38千克),其他农产品的国家采购量也有较大的增长,工业原料也有所增加。

——摘自陈之骅主编《苏联兴亡史纲》

材料二   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下卷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苏联(苏俄)历史上的哪一政策?它在经济上产生了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何种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说你获得的启示或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的中国、日本与俄国

中国日本俄国
1856—1860年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掀起了自救运动1853—1854年,美国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内外交困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改革方案
(1)结合所学回答,中国的“自救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日本是通过哪一改革摆脱了危机并说明此后日本对东亚地区带来的威胁。指出俄国“改革方案”后的制度。

材料二:列宁说:“到1921年的春天就已经很清楚了,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

(2)说明材料二中列宁“改变强攻的办法”所采取的政策及这一政策的特点。根据材料二,美国做了怎样的政策调整?这些调整有何共同特点?

材料三: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严重问题。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引发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这些环境危机不仅是生态问题,也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2024-03-06更新 | 6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俄罗斯是当今世界大国,19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政策经过了不断的调整和创新,对俄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最少写出两点)为什么说这场改革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材料二   下图是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的统计



(2)根据右图,哪一政策的出台导致了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该政策在农业上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一起。

——纪录片《大国崛起》


(3)根据材料四回答,斯大林的“创造”指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
(4)结合俄国经济的发展,谈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2017-11-20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某校学生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 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史》


(1)领导俄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谁?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材料二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2)材料二中的“新经济政策”是由谁领导实施的?材料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三 19858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道“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3)材料三中的“苏联的模式”建立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4)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
(5)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023-01-06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