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近代史 >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 日本明治维新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21407800
合理借鉴他国的经验教训,是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底,一支包含49名明治高官在内的政府使节团从日本横滨出发,前往美、英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考察。


(1)举出明治维新措施中体现这次考察成果的一个典型例证。日本因此走上了怎样的发展道路?

材料二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他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列宁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改良主义的办法具体指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该政策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   正是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参照系。借鉴其成功经验,资本主义起死回生。193334日,罗斯福就职,实施“新政”,摒弃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原则,在宏观层次上运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在微观层面上较大地调整产权关系、生产方式和生产运行体制。“新政”是一场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渡过了空前大灾难。

——摘编自孔根红《危机与变革、前途与命运——简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几次反“危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与苏联经济模式的相似之处(“新政”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新政”的成效。

材料四   东欧的事情对我们说来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首要问题出在内部。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五   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其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现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4)根据材料四、材料五,概括东欧剧变的原因。
(5)谈谈社会主义国家从东欧剧变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1)材料一所说的这场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我国近代化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二 :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2)材料二中,亚历山大二世说这番话针对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主要表现在哪里?
材料三: ……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
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材料三中,日本“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指什么?对日本社会有何影响?
(4)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事件相比,在性质上有何不同?综上所述,19世纪60年代,中国与俄国、日本应对“挑战”的结果有何不同?
2016-12-12更新 | 14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学习历史,不仅要有家国情怀,还要有国际视野。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技术革新、学习借鉴,离不开政策调整、开放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


材料二   公元1866年,它还是一个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民族,是一幅有田园风光的古香古色的漫画;到了公元1899年,它已经成了一个彻底西方化的民族,同最发达的欧洲列强处于同等水平,而且远远超过了俄国。

——【英】H.G.威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五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中国有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2017年12月1日)


(1)材料一中“A”指的是哪动力机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2)材料二中“它”指哪个国家?这——国家通过哪——改革成为“彻底西方化的民族”?
(3)材料三概括的是哪次改革的措施?据材料内容,总结这场改革的主要特征。
(4)据材料四,概括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并据此判断这次“国际会议”的名称。
(5)据材料五,概括我们应如何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2019-06-23更新 | 2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上,大国崛起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改革创新则是大国崛起的共同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40年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新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

材料二: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权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转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据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四: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政府对土地所有者失去的土地和在这些土地上耕种的农奴进行补偿。农奴获得了自由,逐渐免除了劳作义务,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交纳赎金。……大多数人发现他们背上了一辈子的债务——这是造成疏远和激进的根源。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五: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材料一中“新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英国的哪一部文献为“新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完成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概括作者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该观点一致的改革措施?
(5)根据材料五,概括日本工业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
2022-07-19更新 | 2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