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两晋兴亡及江南开发 > 永嘉南渡和江南开发 > 江南开发的原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 题号:214897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西晋禅代,承曹魏遗产,推动农业复兴,然而不久政局动荡,内乱频仍,胡变蜂起,晋室被迫南渡,此后即倚江南为立国根本。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贮水、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终始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

——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江南的经济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的原因。
(3)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谈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分立。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材料一中哪个政权的基础(填序号)?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高祖”指谁?材料三反映了“高祖”采取了哪一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他这样做的目的。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以上问题的作答,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2020-02-19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校七年级3班同学以“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材料二   从永嘉南渡以来,中原百姓不断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从而使北方生产工具和技术同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使得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新编》

材料三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民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他继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①、②分别代表哪一政权?写出这时期一例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归纳出两点即可)
(3)材料三中的“拓跋部”属于哪一少数民族?文中的“他”是谁?他推行的“汉化措施”有哪些?请写出一点。
(4)结合以上探究活动,请你为这一时期拟定其阶段特征。
2024-02-28更新 | 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字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三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战乱)之警(警报),区域之内,晏如(平静安宁)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四   唐太宗上台后确立了抚民以静的统治路线。实行减轻百姓负担;劝课农桑,不夺农时;释放僧侣宫女,繁衍人口等措施。使百姓能戮力生产,耕作有时,故社会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周方高《略论“贞观之治”的形成与历史影响》


(1)材料一中的文物反映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由此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汉文帝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文帝及其后继者的治国措施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3)据材料三概括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材料四唐太宗“抚民以静”而采取的措施并概括其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社会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3-01-20更新 | 1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