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21494601
20世纪20年代前后,新时代的曙光出现在中华大地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陈独秀等人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摘自统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8年后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近代以来,自强的中国人进行了近代化探索,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等历程……道路艰难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以李鸿章为代表的的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地主阶级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1)材料一评价的是我国近代化探索的哪次重要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事件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2)“中国的失败”指中国在哪次战争中的失败?康梁等人是从哪一层面着手探索“救国之道”的?“公车上书”之后,他们“探索新的救国之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都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很快就土崩瓦解了,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呢?从此……天下共击之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我国近代哪次革命使“两千年来的‘天之子’很快就土崩瓦解了”?结合材料概况该事件对当时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发起了哪次近代化探索?这次探索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什么作用?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有何特点?
2020-11-30更新 | 4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阿题。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大学和某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某革命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

(1)材料一中的“杂志”和“革命理论”分别指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主要斗争锋芒指向什么?

(2)材料一所提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哪一年?

(3)材料二的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此运动是哪一革命的开端?说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最能体现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2017-12-15更新 | 7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西方列强的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但中华民族不届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紧民族复兴之路.下面是一节专题复习课,请你一起参与进来。
【巧用表格,夯实基础】
(1)请将表格中的知识点填写完整。
列强侵华战争抗争的代表人物或事件不平等条约
林则徐《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北京条约》等
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
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

【图说历史,归纳特点】

(2)上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近代前期研究简图。观察简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探索过程早现了怎样的特点?
【挑战思维,自主探究】

材料一   钱玄同认为:“欲使中四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孔学、灭道揿为根本之解决,而庆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

材料二   胡适的逻辑是这样的:“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扯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一一无论是老店,还是冒牌一一不能不拿下来”胡适面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却从来没有打算小心求证。


(3)材料一、二中,胡适和钱玄同参与发起的这场运动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钱玄同观点的错误之处。这一运动是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0-03-10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