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 题号:21505514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艰难曲折,救亡图存的主题与近代化的进程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19209月前(篇)19209月后(篇)
思想(启蒙)652
文学3910
新诗140101
小说3415
科学社会主义179
俄国研究441
国民革命013
世界革命020

材料三: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据图片信息写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四个事件名称。
(2)由材料及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其探索历程有何特点?
(3)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4)材料三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说说你的理由。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近代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侵略下坠入近代的屈辱与抗争,也记录了近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探索的历史。古今中外,危机与改革相伴随,直面危机,勇于改革,是人类追求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史稿》中记载乾隆谕令:“明岁赴浙之船,必当严行禁绝。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面上。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记载“西后待皇上疾声厉色,呵斥之声不绝。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诸臣之敢履次抗拂上(皇上)意者,皆以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

——八年级历史教学参考岳麓版

材料三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1万个。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到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钢、煤、水泥、电视机等工业品产值已居世界第一位。同时,逐步形成了以能源、机械、化工、航空航天、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五2018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讲话时,对广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期望。他说,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2018年3月8日《央视网》整理


(1)材料一反映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发生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遇到的阻力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积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促使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2020-09-11更新 | 3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亚洲的中国和日本都曾经是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都遭受过西方列强的侵略。19世纪中后期,两个国家也进行了近代化的尝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 1868年后,日本“废藩置县”,府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政府引进西方技术,“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大力兴办企业;1870年设工部省,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引进先进设备和管理方法……政府解除禁止买卖土地的法令,实行土地私有制。政府效法西方军事制度,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强调学习西方科技、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

材料三 一、经济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二、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三、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四、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改编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阅读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措施是什么?哪一项做法是最有远见的?

(3)阅读材料三指出,材料三中的一系列措施来自中国哪一次近代化的探索?这一探索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次探索的结果如何?

(4)结合材料中两次中外近代化探索的成败谈一谈:社会改革要走向成功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2019-04-16更新 | 8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请根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0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2023-02-08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