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 题号:21543483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接受了血与火的熔铸淬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站在当下,回望百年,我们把历史的长镜头对准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个在寻常日子召开的、在当时报纸上没有一点报道的会议,无声,却有力地,在风雨如晦的中国大地炸响了开天辟地的惊雷,为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写下了光辉的起笔。

——摘编自《于无声处听惊雷——中共一大百年回望》

材料二   于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在经历了1927年的失败之后,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下面是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民工担架大小车牲畜船只筹粮挑子
543万人30.5万幅88万辆76.7万头8500只9.6亿斤20.6万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列举两位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南昌起义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影响。材料二中武装革命者“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这条道路”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哪一革命道路?
(3)材料三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人民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还有哪些?
(4)纵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近代以来,许多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当北洋水师“致远号”的桅杆在黄海水域的波涛中沉没,国内民族危机空前高涨。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百年世博梦》解说词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63日,北洋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的“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为实现救国自强,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请例举出一位代表人物。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是在哪一年兴起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2022-07-25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学史明志,知史励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史指的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理论之光——社会主义史】

在人类历史上,思想理论犹如一盏明灯,它的光芒会照耀人类前进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以其真理的光芒照耀着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实现自身解放的道路,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1)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理论指导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真理思想的首次尝试和早期在中国传播的事件各一例。

材料二【建国之业——中国共产党史】

回望当年,在帝国主义、反动军阀的统治下,几十个手无寸铁的青年知识分子刚接触马克思主义,从中又选出十几个代表到上海开会成立一个组织,其前景多数人难以预想,革命胜利的实践证明,坚定信仰、义无反顾沿着革命道路奋勇前行的人,最终会微笑着将信仰变成现实。

——摘自袁绍萍《“开天辟地”的一代》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依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古田会议解决了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铸造了人民军队的军魂。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

南昌起义朱德手枪实物

三湾改编旧址

井冈山纪念馆

古田会议决议案
(2)材料二中“十几个代表到上海开会”指的是哪次会议的召开?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所做的成功探索。(选取两幅及以上图片,简要说明)。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创新。

材料三【转变之途——新中国史】

以1949年为节点……60年间,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迈出对外开放步伐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在“北京时间”跳跃的数字中迈开奋进的脚步。

——摘编自《人民日报:世界通过“北京时间”感受“中国奇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和哪一事件相关?

材料四【必由之路——改革开放史】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行对外开放,是党根据工作重点转移需要而制定的重大战略,进而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座城市?“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评价与材料中举措相关的领袖人物。
(5)百年求索路漫漫,华夏逐梦踏征程。你从以上学史中获得哪些启示?
2024-04-10更新 | 4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1918年的第⼀次世界⼤战以德国投降⽽结束。消息传来,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欢欣⿎舞,希望借此收回失去的权益,取得平等的国际地位。191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条”等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会议⽆理决定把德国在⼭东攫取的⼀切权益转给⽇本。

材料二   北京学⽣冲破反动警察的阻扰,聚集在天安⻔前,天安⻔⼴场沸腾起来,学⽣们挥动着各式各样的标语牌和⼩纸旗,上⾯⽤中⽂、英⽂、⽇⽂写着“废除⼆⼗⼀条”“誓死⼒争,还我⻘岛”“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号,还有的画着⼭东地图等。

材料三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战争以来,在中国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

材料四   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刚刚召开的党的⼆⼗⼤。锻造出族使向复兴彼岸航迹。在101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跨过⼜⼀道沟坎,取得⼜⼀个胜利,为中华族作出了伟历史贡献。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中国的遭遇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中的哪句号最能体现出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分别是谁?以1919年63为界五四运动后期的运动中是哪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分别是什么?
(4)材料四“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事件?党的诞有何重要意义?
2023-07-31更新 | 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