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五四运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 题号:21880535
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有助于我们学习历史。八年级某历史学习小组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红色歌曲】

歌曲1: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歌》

歌曲2:横断山,路难行……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水湍急……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长征组歌》


(1)歌曲1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个历史事件?这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向哪个阶段过渡?依据歌曲2,写出长征途中的一个事件。

【图片材料】


     
(2)图1与哪次会议有关?写出该会议召开的意义。图2所示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什么?写出与此事件有关的节日名称。
(3)图3所示会议肯定了谁的正确军事主张?写出该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图4所示军事行动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文献】

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日: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


(4)料认为近代中国人民困苦的原因是什么?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结果如何?
【数据统计】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民工担架大小推车牲畜船只筹粮挑子
543万人30.5成副88万辆76.785009.6亿斤20万副

(5)依据上表,我们能分析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历史资料?(写出一个)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与世界,虽言轻身微仍投身时代洪流以学知报祖国。

材料一:清政府在1872年到1875年间,先后分四批派出了120名赴美留学的幼童。虽然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最初目的是从一种狭隘的统治利益出发,但是在客观上却对中国留学教育积攒了宝贵的经验,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材料二: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运动。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派幼童赴美留学的主要目的。
(2)说出材料二所反映的史实及性质。
(3)据以上材料,概括知识分子在哪些层面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试着说三点)
2023-10-13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外交之耻】

材料一   1919年1月,在法国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21条等合理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无理拒绝,并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转交给日本。


(1)材料一中,为什么身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受到类似战败国的待遇?这一结果引发了国内哪一政治运动?
【外交之兴】

材料二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材料二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重大外交事件?指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及意义。
【外交之盛】

材料三   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为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

——习近平


(3)结合材料三回答,中国融入世界经济,21世纪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什么?
(4)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应如何应对?

2019-08-29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日战争之前,国人大多认为堂堂天朝幅员之广、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倍于日……甲午战败,一个“泱泱大国”竟败“蕞尔岛国”之手。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中国要想重建辉煌,就必须像日本那样厉行改革,重建制度。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力陈光绪帝“及时变法,犹可补牢”。……以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要用民主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统治,把中国引上革命建国的道路,重建民族国家。

——摘编自曹明臣《论中日甲午战争与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自觉,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这两种精神,原是中国人所固有。到最近二三十年间,受了国外环境和学说的影响,于是多年的“潜在本能”忽然爆发,便把这回绝大的自觉产生出来。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年10月10日)

材料三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中,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国家、民族的严重形势,因而产生了危机感和反侵略求生存的意识…由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着眼于未来,创办报刊进行启蒙宣传,灌输民族意识,启迪民族觉悟。

——摘编自林家有《试论鸦片战争对中华民族自觉意识产生、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对日本态度的变化以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最近二三十年间”、“‘潜在本能’忽然爆发”。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族自觉意识形成的原因。
(4)概括上述三则材料体现的共同历史主题。
2023-09-21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