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 题号:2189029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与清政府制定第一个协定税则,主要进口货的税率比以前粤海关的实征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取得内地航运通商和免纳厘金等特权后,市场逐步扩大。

——摘编自陈晋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英国与清政府制定第一个协定税则”是哪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哪些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的是近代哪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两幅图中通商口岸位置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3)请你说出对材料三的理解。并用一句话概括列强侵略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也改变着中国的社会。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摘编自顾明义的《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材料三: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被一个岛国打败指的是哪次战争?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3)材料三中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019-10-24更新 | 6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与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耻辱,中国的心脏插着的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中的“国耻”是指哪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屈辱条约?这一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读史使人明智。通过以上材料,对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有什么启示?
2023-10-06更新 | 1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总而言之,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政权,……这场战败标志了清王朝的即将灭亡,并且引发了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图1 1842 年开放的通商口岸                                                            图2     1895 年增开的通商口岸

材料四:1843年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形成……到1894年通商口岸共有34个。甲午战争后,列强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增开通商口岸40余处……19世纪末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一些官僚认为自开一些口岸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自1898年到民国年间自开通商口岸达30多处……(至此)可供外国人贸易的口岸达到110个。除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发展起来,绝大多数后来都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重点和主要城市。

——摘自《近代中国专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这场败仗”指的是哪场战争?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这场战败引发的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是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从数量和地域分布方面归纳通商口岸发展的趋势(特点)。
2024-02-18更新 | 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