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2194620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日戒谕将士虚心受辱”,以学习西人“秘法”,“我军惟有多用西洋军火以制之……始克有济”,促使他更“坚意要学洋人”。

——据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将国号定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它存在的三个多月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法规,以取代往日的旧制陈规及封建的社会习俗。

——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材料三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1920年9月前(篇)1920年9月后(篇)类别1920年9月
前(篇)
1920年9月
后(高)
思想(启蒙)652科学社会主义179
文学3910俄国研究441
新诗140101国民革命0113
小说3415世界革命020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新政权是什么?与旧政权相比,这个政权“新”在哪里?
(3)《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场运动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沧桑与抗争的历史,硝烟与热血铸就着民族铮骨,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自强运动”给中国工业奠定的初步基础表现在哪里?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材料二的作者康有为在光绪帝的支持下推行了什么运动?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说明原因。

材料三: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国歌,歌中唱到:“亚东开发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宣告民主共和时代的到来。民国初年,上海、浙江、湖南、广东等地纷纷成立女子参政团体,以上书、请愿等形式争取女子参政权,但遭到了各种政治势力和社会舆论的反对而最终失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革命党人“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的政治目标。中华民国的建立,实现了“旧邦新造”吗?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四:……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陈独秀提倡的“德、赛两先生”对封建思想形成怎样的冲击?
(5)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有何特点?
2024-06-07更新 | 1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据徐中约《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12—1920年,中国新建万元以上工矿企业1048家,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长;1913—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从约50万增加到260多万。……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发展,代表着新的政治力量的增长,为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官员开展洋务运动的“实际行动”。如何理解“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2)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力量”开展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史实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4-02-26更新 | 1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进入近代,中国虽落后于世界,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没有停止重塑自信的脚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代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寥保平《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间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而,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材料三   中共十五大报告在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写道:“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是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白信心的”。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指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探索上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上的贡献。二者的共同点是什么?
2020-04-26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