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陆上丝绸之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2195546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琵琶被称为中国的民族乐器之王,源自中东的弹拔乐器乌德琴。在两千多年前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演变,最终它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民族乐器。乌德琴向西传入了古罗马时期的意大利,在那里演变成了曼陀铃。曼陀铃的形状、结构和演奏技巧都和琵琶十分相似,但是曼陀铃不像琵琶那样用来描述千军万马的故事,在意大利,表现浪漫是它的专利。丝绸之路将一把古老的乌德琴传奇般地变成了一对各具魅力的孪生姐妹,尽管相隔万里,但是这两个不同性格的民族却能用同一种乐器讲述各自的故事。

——摘编自央视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

(1)据材料,指出中国琵琶与意大利曼陀铃的异同点。
(2)通过乌德琴的传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知识点】 陆上丝绸之路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27年,刘彻颁布了史称“推恩令”的诏书,规定诸侯王死后,其余土地由皇帝以“推恩”之名,赐给庶子以为侯国。王国于是一再缩小,王国、侯国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同于郡县。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中国文明史》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填“不涉及”。
A西汉初期,由于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     )
B.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规定:嫡长子可以承袭封国的部分土地。(     )
C.“推恩令”实施后,王国的面积逐渐扩大,且拥有政治特权。(     )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恩令”实施的作用。

材料二: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而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再绵延至欧洲。

——摘编自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4)根据材料三,简述丝绸之路的起点,并概括丝绸之路功能的转变过程。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兴盛的主要原因。
2024-03-17更新 | 2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由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是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它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摘自百度

材料二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简表

时期史实
汉朝丝绸之路开通并逐渐发展,丝绸、漆器等外传,玻璃、乐器、佛教等传入中国,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唐朝新罗、日本等国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文化。
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主持译经,口述《大唐西域记》,促进中印交流。
鉴真东渡,传授佛经,传播医学、建筑等,促进中日交流。
宋元宋朝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宋朝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元朝时达到140多个。
四大发明传播到朝鲜、日本和欧洲各地。
明朝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为航海事业做出贡献。
戚继光抗倭,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清朝郑成功率领将士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康熙皇帝先后两次派兵打败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曾起到一定自卫作用,但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材料三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习近平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识。
2022-07-20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兴修水利工程】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什么水利工程?是哪个人主持修建的?
【调整统治政策】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国家哪一次变法的内容?这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引进优良作物】

材料三   ……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3)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2019-11-15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